運動場上的焦慮克星:冥想訓練!

運動醫學系/連怡雯

近年來,台灣體育運動蓬勃發展,除了國內各層級的比賽,國際賽也屢創佳績, 而這些運動員們能夠有最佳表現的背後不只是努力不懈的訓練,一顆自信且堅定 的心也同樣重要,對於競技運動員,壓力可能來自於訓練狀態、與教練的相處、 比賽的層級或獲得的成績等,而有許多研究證實「心理狀態」對運動表現的影響, 運動員成績的起伏可能不只因為傷病,心理因素也是其中的原因。

什麼是焦慮

在壓力之下可能會導致焦慮發生或增加,焦慮又分為軀體焦慮與認知焦慮,軀 體焦慮與生理反應有關,如:血壓升高、呼吸急促等;而認知焦慮則與心理方面 有關,如情緒上的消極、憂慮與注意力不集中等。焦慮也可以被認為是一種狀態 或特質現象,狀態焦慮是指與生理和心理有關的反應,特質焦慮是指個人在面對 焦慮時的個體差異,這些壓力所造成焦慮的心理與生理狀態除了會影響運動表現 以外,也可能增加運動員的受傷風險。

心理訓練的方法與效果

因此,提升運動員對壓力的心理承受力以及訓練運動員如何調節心理壓力,也成為需要關注的課題,在 Inga Dziembowska 等學者所發表一篇有關心律變異性 生物反饋的研究中,心律變異性與情緒積極與消極相關,正面的心律變異性生物 反饋可以由自我的情緒誘導產生,因此可以將心律變異性生物反饋訓練視為一種 冥想狀態,訓練將心理狀態維持為特定的心態,在研究中通過這樣的訓練也確實 降低了焦慮對生理與心理上的一些負面影響,說明心律變異性生物反饋訓練可能 是有效的運動心理學工具。

在台灣,運動心理的發展尚未完善,有很多選手在學生時期是沒有接觸運動心 理方面的相關訓練的,未來若能在學生時期就給予運動員心理方面的訓練,也許 能讓運動員在未來職業生涯中能有更好的抗壓性與運動表現,是台灣體育在接下 來能夠持續加強與精進的方向之一。

參考資料

Dziembowska, I., Izdebski, P., Rasmus, A., Brudny, J., Grzelczak, M., & Cysewski, P. (2016). Effects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biofeedback on EEG alpha asymmetry and anxiety symptoms in male athletes: A pilot study. Applied psychophysiology and biofeedback, 41, 141-150